首页 > 体育 > 篮球风云 > 正文

对话王立彬:反抗举国体制15载无法回国 不崇拜乔丹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3-12-25 13:51:30

对话中国篮球留洋第1人 15年无法回国更甚大郅

中国篮球留洋第一人王立彬

“85年左右吧,一美国朋友问我,想不想去美国打球。”王立彬“叭叭”抽两口烟斗说,“想啊,怎么不想,就是不敢。”

那可是世界篮球的黄金时代,在NBA里玩着的是乔丹、巴克利——王立彬1963年的同龄人,他们的帅照后来就贴满了中国少年的卧室。“不敢”的理由也足够吓人,投敌叛国——1982年网球选手胡娜在美国滞留不归,最后就成了国人心中的“叛徒”。

“我就琢磨这家伙是不是想策反?不会是间谍吧?”王立彬紧张得连酒杯都没敢再碰一下。当年他风头正劲,身高两米零一,身手灵活能里能外,是中国男篮的顶梁柱,“亚洲第一中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还被选为中国重返奥运第一任旗手。

毫不意外,美国经理人的邀请被拒绝了,虽然只有22岁,但“敌我斗争”那根弦绷得够紧。

“觉得遗憾吗?以你的实力,恐怕就没姚明什么事儿了。”

“此一时彼一时,”王立彬对政治环境的限制想得很明白,“当时没那格局,体制没开放,根本不敢想。”

仅仅是3年之后,1989年,王立彬受够了男篮的人事争斗,愤而出走。听他回忆在领导面前放话“不让出去就鱼死网破”,觉得够爷们儿,他却坦白承认,也是奔钱去的。形格势禁下的无奈之选,竟使他成了中国职业运动员留洋第一人,在日本、台湾独自闯荡了15年之久。

看世界

体育本来离政治十分遥远,但在空气紧绷的荒唐时候,反而因为“政治意味不浓”成了政治的触角,比如“乒乓外交”,吊诡。所以运动员好比春江里的鸭子,往往最先体会到政治风向的变化。也许,还要因此改变了命运。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第二年的莫斯科奥运会西方国家压根儿没打算去。意外的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员的中国也抵制了一回,这成了红色中国向西方阵营靠拢的标志事件,也是中国体育史的分水岭。一批男篮老队员眼看熬不到84年奥运会,提前退役,年仅17岁的王立彬得以入选国家队,填补空档。

13岁进入陕西省青年队以后,王立彬的步子就比同龄人快出四五年,对手是身体更强壮、技术更成熟的老队员,“要存活下来跟大人竞争,就得想个招儿把他们给算计了”。王立彬练就的球风“像三四十岁的老皮油狗”,一位篮坛名宿把他的出现看作惊喜,以前的球员身高过了两米就行动缓慢,超过两米一简直就弯不下腰了。靠着灵活刁钻的路数,他很快在国家队确立了地位。

进国家队最大的福利要数出国打比赛。80年代以前,亚洲篮坛是日韩菲律宾的天下:韩国人快灵准,日本人是武士道、往死了拼,菲律宾跟美国一个路数,哎,玩儿点花样。中国队以前跟苏联东欧打,摸不清亚洲球队的风格,后来就“重型坦克”,很快把他们给灭了。所以王立彬印象深的不是这个,他说起走出海关时的新鲜劲儿,双手开始比划,“还吃早茶呢,这么大一小碗。”

王立彬打球那会儿,当然也还是举国体育的大帽子,只不过下面是更老旧的体工队模式,进入陕西青年队相当于成为国家干部,每月18块5毛钱的固定工资,大概是普通职工一半,涨工资靠资历,一级级往上爬,最高也不到40块。但篮球队伙食好,每天一块五的标准,发一身运动服,“那就觉得挺幸福了。”

好在1980年代开封解冻,商业逻辑慢慢渗透,各省、各军区代表队打常规比赛的时候,都愿意早到几天,打场表演赛,也叫“红包赛”,打完了球员大包小包拎点东西回去,不外乎热水瓶、暖壶什么的。王立彬到青海一趟,背回10条毛毯,值七八百块,已经很不错了。

出国一看,不一样了。有次到美国,全队被领进自助餐厅,吃的喝的,还有水果。王立彬和队友以为,老美跟咱一样,招待外人就把好东西全给摆上,后来发现普通老百姓也能这么吃。“回到国内不敢跟领导说,但是心里都在想,人家不是一脸菜色啊,反倒是咱自己……”

因为被当做作治的触角,运动员也就成了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一群。当年出去的男篮队员,都爱搞个小随身听,听点邓丽君的靡靡之音,连黄色录像带最早也是运动员给弄的。

NBA总裁斯特恩是个贼精,很早就给央视寄免费的比赛录像,85年还把中国男篮编入NBA打季前赛。乔丹在大学的时候跟中国队员交过手,没觉得怎么样,人家到职业联赛打了两年,“已经变得你连屁都摸不着了,说过你左边坚决过你左边。”

“当时怎么解释这么大的差距?联赛体制?”我问道。

“没有,探讨过人种和身体素质问题。”

“经过这种摧残,大家都说,哎呀,咱别打篮球了,回家吧。”说是这么说,实际上,王立彬时代是中国男篮的鼎盛时期,86年世界男篮锦标赛第九名,历史第二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