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闻 > 正文

英歌舞引领乡愁新经济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3-07 20:08:12

 震天动地的舞步声、响彻云霄的击槌声、此起彼伏的呐喊声……龙年春节,潮汕地区的大街小巷挤满游客,男女老少争相目睹火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英歌舞。

英歌舞来自何方?迎面开道的英歌队员形似《水浒传》梁山好汉,领舞“时迁”持蛇腾飞又昭示着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基础源起。关于英歌起源虚实难辨,似傩礼、似秧歌、似战舞。

更多潮汕人相信,英歌源于古代潮人的生产生活,吸收众多中华文化元素后不断演变,形成独特的英雄赞歌—是远古潮人在台风洪涝中击水驭潮、在蛮荒之地上驱捕猛兽、在山瘴恶溪里坚守家园的情绪表达。

从远古走来的“中华街舞”,陌生又熟悉。许多人在现代街头第一次遇见英歌舞,总有一种恍惚,似乎看到了遥远的自己,看到了千百年前砥砺奋进的中华民族。

“春节是中国人乡愁文化的集中表达,民俗内含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认为,英歌舞是国家级非遗,它通过潮流表现形式唤醒了中国人的乡愁记忆。

从历史长河走入流量经济池,英歌舞迈开“又老又潮”的中华民俗现代化步伐,走向全球潮人的乡愁家园,敲开乡愁人文经济大门。

探明英歌流量高涨之谜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三面环山,面朝南海,包括汕头、潮州、揭阳3座城市。

练江是南海水系河流,汕头潮阳区、揭阳普宁市两地的母亲河。英歌舞广泛流行于两岸地区,几乎村村有英歌。

“潮阳英歌”和“普宁英歌”同为首批国家级非遗,在网络热搜关键词上经常你方唱罢我登场。潮阳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翁木顺和普宁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陈丹萍尽管熟知本地英歌队,却难以统计英歌如今的网络流量。

英歌舞视频播放量,从未停止刷新。

2023年春节前夕,疫情防控措施放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撞见代表迎接吉祥、驱邪除疫的英歌舞,惊呼:“炸街!”

一个个让人热血沸腾的英歌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百度等网络平台迅速扩散,流量从万级飙升至亿级,被媒体誉为“中华战舞”。

一年来,英歌舞的流量持续高涨。近10万创作者在抖音发布超过18万个英歌视频,年度累计30亿次播放,获赞超过3000万。

“你只管努力,总有人为你点赞。”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日常训练和表演的视频,常居本地热搜榜首。队长陈坍鹏透露,热心粉丝甚至会专程送礼到演出地点。

英歌舞在龙年春节期间被网友定位为“中国年味天花板”,百度搜索量环比上涨510%,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潮汕。北京游客陈峰便是其中之一,他凌晨5点便守候在潮阳文光塔广场,感叹抢位看英歌舞的难度不亚于在天安门广场排队看升旗。

在文光塔下,汕头宣布启动潮汕地区最大规模的英歌舞集中展演和巡游。“潮阳英歌”和“普宁英歌”达成同行共识—练江下游的潮阳和上游的普宁,是共饮一江水的“中华英歌”。

当天,15支英歌队、近千名舞者在超过15万观众的欢呼声中展开巡游。无论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少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儿童,一旦舞起英歌,那排山倒海的气势都令人激情澎湃!

这场巡游再次成为网络热点。3720万网友通过各类媒体平台观看了直播,全网话题阅读量超过5亿。

英歌为何如此受欢迎?向勇分析,关注英歌的人其实是在关注中国有生命力的活态文化。“潮汕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民间的集中性、整体性、活态性展现,保存了中国人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

探寻流量经济演变脉络

潮汕人的祖先多来自古代中原地区,他们自北向南迁徙、历经千难万险。侥幸抵达潮汕的人,都认为是神明眷顾,各种“谢神”—全国各地约160种神明因此汇聚潮汕。

神明多、祭祀多、节日多,潮汕民俗文化活动几乎贯穿全年。长期以来,英歌舞是服务于潮汕民俗活动的公益演出。

现在,面对全国发来的商业演出邀约,多数英歌队仍坚守初心。陈坍鹏解释,西门女子英歌队员中有老师和学生,还是应优先主业。曾有地方出高价8.8万元盛邀,因正值开学季遂未成交。

在翁木顺的推动下,潮阳英歌队陆续注册公司,开始合法运营。2023年3月,海门和睦英歌队签下了首份常态化商演合同,每月收入3.2万元,每周末在潮阳莲花峰风景区演出一年。据潮阳文旅局介绍,该景区2023年的旅游收入超过4000万元,接待人次和收入同比增长50%。

当潮阳试水演艺经济时,普宁正探索如何带动产业发展,将英歌演出作为每个活动的亮点,吸引海内外客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

“看英歌来普宁,让英歌讲述潮汕故事。”普宁人卢伟锐策划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英歌情》预计今年公演,项目总投资1.2亿元。

项目将带来门票收入,并带动住宿、餐饮、娱乐和购物等周边收入,预计年度总收入可达2亿元,同时创造1000个工作岗位。

卢伟锐的规划路线是以英歌IP带动文旅消费。而在“英歌舞之乡”泥沟村长大的张振洪则更早地将IP转化为经济价值。2019年9月,普宁拍摄的《英歌魂》电影上映3个月后,张振洪创立了“英歌魂”茶饮品牌,在普宁开出第一家门店。

“英歌非遗和潮汕美食是绝配,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呈现。”张振洪将潮汕工夫茶与奶茶融合,创造出中国风潮流奶茶。他成功将“英歌魂”带出潮汕,全国拥有150家门店,每年卖出超过1000万杯奶茶,年销售额近2亿元。

“年轻人是非遗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抖音生活服务负责人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抖音以“潮汕中国年”为主题推介民俗和美食。英歌舞被纳入特色旅行线路,80余条潮汕文化体验线路的交易额环比增长470%;英歌舞还走进美食直播间,本地商户单场直播销售额超过50万元。

显然,短视频和直播打赏为非遗产品带来了新的销路和票房。越来越多的“潮人”加入英歌众创团队,渴望研发出“爆款产品”。

陈丹萍拿起印有英歌图样的红包和纸扇,递给每位新年访客。过去一年里,她尝试将英歌元素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研发新产品。“普宁计划将英歌与青梅、纺织、中药、花木、民俗和美食等更多元素融合,以促进文旅及县镇村的协同发展。”

英歌文创也吸引了年轻“潮人”回乡创业。比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林焮,他去年为汕头首创的“英歌舞手伴”被选送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凭借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一举获奖。

汕头作为潮汕经济的龙头,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游客。今年春节假期,汕头共接待游客50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3.7亿元,同比增长133.03%。

探讨人文经济发展方向

“恭祝全球‘潮人’新春快乐!”大年初二,汕头海湾上演了一场盛大的烟花表演,3000架无人机在空中编排英歌舞,献上龙年祝福。

这一天,英国伦敦举办了亚洲以外最大型的春节庆祝活动—“四海同春”新春庆典,英歌舞第一个出场就将中国年味拉满,成为“过年最强氛围组”。

“在浩浩荡荡的巡游中,英歌经常充当‘开路先锋’角色,在人山人海中左突右冲,快速‘打’开一条通路、‘打’出一片天地。”《潮汕英歌舞研究》作者吴绚婷说。

走向海外的英歌舞,引发了全球潮汕人的共鸣。海外潮汕人约1500万,他们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打拼”出新天地,潮汕商帮因此通达全球。

无论走多远,潮汕人都不忘回报家乡。诸如汕头大学、林百欣中学、正大体育馆等潮汕民生工程,多为潮商慷慨捐建。

在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创始人陈咏华看来,通过“潮流”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乡文化,能够极大地激发全球潮汕人的祖国认同。

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国家认同。春节乡愁正从怀旧情怀转化为一种具有人文经济学内涵的新生活方式—乡愁人文经济。向勇阐释说,乡愁人文经济是以乡愁文化为消费品和体验物的经济活动,其内驱力来源于认同消费。

英歌舞引路,人们敲开全球潮汕人的乡愁家园,带着问号试探着英歌与现代潮汕生活有何关联。

英歌已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节日庆典上活跃,还出现在商贸洽谈、工厂开业及各种建筑落成等场合。陈丹萍为此深感自豪:“普宁英歌,老少皆宜。南山小学全校2000多名学生,人人都会跳英歌舞。”

英歌能否成为“潮汕超级IP”?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对此充满信心:“英歌IP不仅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还承载着传播潮汕独特文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英歌能否面向全球引领“中国潮”?向勇建议将英歌文化打造成一个独特“潮”牌,一个“潮”以英歌代表潮汕生活方式,一个“潮”以潮汕文化代表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从而推动潮汕成为“中国潮流文化之都”。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李贤娜